- 任宗强;易莹;
人机协同作为智能时代创新驱动的核心引擎,将深刻塑造企业的创新模式与竞争格局。为探讨人机协同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文中基于双元创新理论,利用2007—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发现:人机协同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水平,成为推动企业技术突破与知识升级的重要动力。人机协同通过促进知识创造,加速了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的融合发展;外部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的信息处理策略,进一步增强人机协同对知识创造与创新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指出:人机协同对创新的影响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研究深化了人机协同对企业创新的理论认知,为企业在人工智能时代构建创新优势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年04期 v.46;No.222 409-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赵观兵;周嘉雯;
为了深入探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冲突演化机制,减少企业泄密行为的发生,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外部规制方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三方演化博弈模型,从冲突治理全生命周期视角探究三方参与者的策略调整机制,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因素对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冲突治理起步与调整阶段,外部规制方始终严格监管,促进企业良性合作,核心企业从泄密逐步调整为不泄密策略。在稳定阶段,外部方减少干预,企业均稳定于不泄密意向。提高信任程度、不泄密激励系数、泄密风险系数,加大惩罚力度是避免企业侵犯商业秘密的有效途径,而较低的管理成本和较显著的社会效果,使得外部规制方更愿意在监管中持续发力。
2025年04期 v.46;No.222 418-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李阳;宋良荣;彭亚山;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中国智能制造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然而,在这一进程中,企业如何平衡数字化转型投入与风险控制,尤其是信用风险的防范,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文中以2015—2021年我国智能制造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与信用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数字化转型初期,信用风险降低。随着数字化转型的过度投入,信用风险加剧。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管理效应和创新效应是数字化转型影响信用风险的机制路径。调节效应表明,供应链金融能够帮助智能制造企业缓解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生产效率高以及治理水平较低的智能制造企业中,数字化转型与信用风险之间的“U型”关系更显著。
2025年04期 v.46;No.222 429-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马硕;王鹏程;
为助力提升科技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挖掘“政府—企业—市场”的协同策略对高新技术企业韧性的提升路径,文中构建突发事件冲击情境下政府部门、集成电路生产厂商及下游应用厂商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运用Matlab数值仿真分析探究高新技术企业韧性提升机制的系统演化结果。通过理论建模与系统仿真分析三方稳定策略的演化过程,讨论初始意愿和不同策略选择对有限理性状态下系统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部门的补贴意愿随着集成电路生产厂商进行韧性投入和下游应用厂商扩大需求的意愿的增加而降低。政府应急补贴的额度需要保持在适度范围才能有效激励高新技术企业采取积极行为。下游应用厂商选择扩大需求时,集成电路生产厂商为避免延误订单交付而倾向选择进行韧性投入。集成电路生产厂商进行韧性投入时,下游应用厂商为把握潜在市场机遇而选择扩大需求。旨在为高新技术企业韧性提升与经济稳定畅通发展提供建议。
2025年04期 v.46;No.222 441-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闫寒青;米捷;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背景下,数字化同群效应如何影响企业的技术前沿距离成为亟待探索的问题。以2011—202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化同群效应对企业技术前沿距离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考察了双元创新的中介作用和战略激进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同群效应对技术前沿距离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此过程中,利用式创新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探索式创新存在遮掩效应;战略激进度抑制了数字化同群效应对技术前沿距离的负向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缩短与行业前沿企业技术距离的过程中受数字化同群效应的影响更大。研究有助于厘清数字化同群效应对企业技术追赶的影响机制,为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缩小技术前沿距离提供理论支持。
2025年04期 v.46;No.222 452-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李重帅;何耀宇;
双积分政策作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强劲驱动力,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与重大影响的核心政策。为深入分析传统能源汽车企业如何应对双积分政策所带来的挑战,并据此调整其生产与定价策略,通过构建无策略、企业关联、投产研发、企业转型策略最优决策模型,结合现有政策要求及《2023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数据,使用逆向归纳法和仿真模拟探讨双积分政策对传统能源车企生产与定价策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双积分政策能有效降低燃油车产量并且提高新能源汽车产量;双积分政策可以提高燃油车售价并且降低新能源汽车售价;企业品牌影响力和消费者质疑指数对车企策略选择会造成影响,品牌影响力较低或消费者质疑指数较高的车企,盲目投产新能源汽车并不是最优生产策略。因此,传统能源车企在制定生产定价策略时,须时刻关注政策要求,紧密跟踪市场动态的变化,同时深入考察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最终实现企业的稳健发展与持续繁荣。
2025年04期 v.46;No.222 462-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