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美丽;祁明阳;
为助力传统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基于以往学者成熟的相关结论划分企业数字化转型阶段,提出各阶段新型组织要素的研究假设,构建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四维新型组织要素匹配模式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方法,对110家传统制造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传统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不同阶段及其四维新型组织要素匹配模式。结果表明,孕育阶段的传统制造企业处于数字化战略为主导,平台化结构与数字化文化、数字化文化和数字化领导力强相关的新型组织要素匹配模式;实施阶段的传统制造企业处于数字化文化为主导,平台化结构与数字化文化、数字化结构与数字化领导力强相关的新型组织要素匹配模式;引领阶段的传统制造企业处于数字化战略、平台化结构、数字化文化、数字化领导力共同主导,数字化战略与数字化文化、平台化结构与数字化领导力强相关的新型组织要素匹配模式。研究结果能够为制造业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的借鉴,推动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为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46;No.223 493-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许建;张奕奕;闫一凡;宋洁;
交通业已成为全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第三大重要领域,陕西省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为实现“双碳”目标,亟须推动省内交通行业的低碳发展。基于陕西省交通业2022年各能源使用终端的数据,构建了陕西交通业低碳排放LEAP模型,将陕西交通业分为城际客运、货运和城市客运三大部门,预测了未来不同情景下(政策情景、2℃情景及技术创新情景)陕西交通业的能源需求及碳排放,并分析了减排潜力。为“十五五”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陕西交通业碳达峰时间出现在2030—2040年之间,峰值规模约在5 160~5 500万吨之间;货物运输是陕西交通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达到交通部门碳排放量76%左右;技术创新情景下碳排放强度下降3.2%,可实现陕西交通“十四五”规划中交通碳排放强度规划目标。基于此,为实现“双碳”目标,陕西省在制定“十五五”交通规划时,应重点推进以下工作:鼓励技术创新及应用,优化运输结构,构建绿色低碳交通网络,发展智慧交通系统。
2025年05期 v.46;No.223 509-518+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何柳安;李蕊;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涵,绿色技术创新是绿色转型的重要渠道,以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行业-年份”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以上结果在经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且研发经费投入与研发人员比例提高、融资约束缓解是其中显著的影响因素。异质性研究表明,在制造业、所处行业竞争程度较低的企业中,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力度更大。为帮助我国企业切实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研究提出了经营理念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积极学习、借鉴、吸收同行先进技术,以及企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内部培养新技术等政策建议。
2025年05期 v.46;No.223 519-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韩利飞;汤易兵;吴增源;
增强高技术产业链韧性对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定量研究高技术产业链韧性,从抵抗能力、恢复能力、再组织能力、更新能力4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8—2022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链韧性进行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分析全国及三大区域高技术产业链韧性的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期内中国高技术产业链韧性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偏低;全国及三大地区高技术产业链韧性水平相对差异较为稳定,但绝对差异仍在扩大,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链韧性水平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区域间差异是导致高技术产业链韧性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地区内部差距和超变密度对其贡献较小。增强高技术产业链韧性需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025年05期 v.46;No.223 529-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振宇;葛玉辉;
“卡脖子”技术已经成为阻碍我国企业生存、产业长期自主发展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需要组建多元主体联合创新团队进行创新突破。然而由多元主体联合组建的创新团队必然出现团队的适应问题,探究多元主体联合创新团队适应性过程为消除创新要素交流阻隔,提升融通创新能力带来机遇。利用Nvivo 12质性分析软件,运用扎根理论对张江高科多元主体联合创新团队进行深入分析以探索多元主体联合创新团队适应性过程。研究发现:情境评估是团队适应的起点,环境扫描触发调整需求,厘清“为何变”,计划形成将评估结果转化为行动路径,解决“如何变”;计划执行依赖协调与心智级共享,避免“知-行割裂”;团队学习通过反馈闭环推动下一轮评估,形成“评估-学习”正循环。
2025年05期 v.46;No.223 539-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施雄天;陈阳;
应用空间滞后模型,系统分析绿色金融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对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对象涵盖我国东、中、西部省份,重点考察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技术溢出效应与外部竞争效应对不同区域及情境下农业碳排放的作用。结果发现,绿色金融在经济联系紧密或地理邻近省份表现出显著的碳减排效果,并呈现出空间溢出效应;部分试点地区绿色金融的减排效果低于非试点地区;技术溢出效应有效提升了绿色金融的碳减排效应,但其边际效应随绿色技术广泛推广而递减;农业集聚对绿色金融减排效应存在门槛。研究结论认为,应根据区域特点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优化低碳试点资源配置,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并合理引导农业集聚水平。
2025年05期 v.46;No.223 547-557+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