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优智;卞如梦;王菁怡;刘寅可;
制造业作为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探究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取我国2005—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运用SBM-GML模型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进行测算,随后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设立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DID方法分阶段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具有稳健性;异质性检验表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能够显著提升东中部地区的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对中部地区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能够通过降低劳动力错配程度、提高研发强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析显示,随着数字化经济发展程度和绿色创新能力的提高,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且均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
2025年01期 v.46;No.219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2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李泽建;左红武;钟佳亨;
基于扎根理论,对后发制造企业祥云飞龙进行扎根编码,构建后发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决策影响因素模型,以探究后发企业在面临创新决策时,哪些因素将显著影响并促使后发企业作出颠覆性技术创新决策,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并最终促使颠覆性技术创新顺利实现。研究发现:企业家颠覆性技术创新理念、后发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文化、政策环境、后发企业经营状况、颠覆性技术创新机会和后发企业内部创新环境等6个因素显著影响后发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决策。在颠覆性技术探索期,企业家颠覆性技术创新理念引导企业对非主流市场和非主流技术进行探索性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在颠覆性技术发展期,逐渐形成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文化促使企业内部产生“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正循环”,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结论丰富了后发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决策的理论研究,也为后发企业有效实施颠覆性技术创新提供决策依据。
2025年01期 v.46;No.219 1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常晓然;蔡艳青;郑素丽;
新型研发机构是实现区域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如何推动区域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是政策制定者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文章以我国19个省级行政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颁布的新型研发机构政策为分析样本,构建新型研发机构政策工具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政策工具组合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路径。结果表明:政策工具组合效应是政府政策引致区域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机制,其中需求型政策工具必不可少;供需协同型、需求-环境协同型、供需-环境协同型等3种组合路径(包含4条组态)可以驱动区域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政策工具组合路径的有效实施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研究为我国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也为区域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效支撑。
2025年01期 v.46;No.219 2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黄科林;张明亲;
数字赋能是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为探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数字平台、数字基础设施等数字要素赋能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共创的演化过程和影响路径,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组态视角分析数字赋能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共创的复杂因果路径。研究发现:数字能力和创新平台联动匹配产生高价值共创共有3条路径:智能能力主导型、连接-分析能力驱动型、连接-智能-分析能力联动型;实现高价值共创的组态中,平台链接资源的强度是核心条件。数字能力通过增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吸引力、广度和强度,驱动平台实现高价值共创;在产生高价值共创的一组二阶等价组态中,高平台吸引力和高平台链接资源的广度存在替代关系。通过研究得出的不同组合路径,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有选择性地找出适合自身的路径,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共创效果的提升。
2025年01期 v.46;No.219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梅艳;
跨界创新是企业打破产业边界,通过共享知识实现创新的有效途径。为探究跨界创新联盟成员间的失败知识共享策略,为不同利益方提供失败知识共享决策并增强跨界创新网络的稳定性,提升知识共享效率和创新绩效。研究在分析创新联盟成员知识共享过程的基础上,运用三方演化博弈理论,构建跨界创新联盟成员间失败知识共享博弈模型,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探讨3类知识特征对企业失败知识共享策略选择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跨界创新联盟成员间存在知识共创和知识破坏两种知识共享策略,风险成本、声誉损失、隐性收入、知识传播率等因素对知识共享策略产生影响。当共享收益大于成本时,两种策略皆有可能出现。失败知识只适合在小范围内传播,失败知识存量和共享风险影响共享策略选择。随着声誉损失提高,隐性收入降低,企业倾向于知识共创策略。
2025年01期 v.46;No.219 40-4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尚甜甜;王育晓;崔弘;
陕西省具有富足的科教资源,但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仍然存在高投入与低转化率的窘境。目前,秦创原平台建设正处于加速期,亟须进一步破解秦创原赋能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及实现路径,提高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基于对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发现陕西高校科技人力及科技经费投入不断增加,科技成果产出稳步提升,技术交易日益活跃,平台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取得成效。在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整体形势向好的大背景下,通过调研部分高校,发现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质量不高、转化服务能力不足以及融资能力欠缺等问题。针对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市场经济体制对秦创原平台赋能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风险机制以及环境优化机制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秦创原平台赋能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现路径。研究成果丰富并拓展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体系,并为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决策参考。
2025年01期 v.46;No.219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