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红;
技术创新是高技术企业核心能力的主要源泉,顾客价值又是创新模式分析的起点,文章基于TR IZ理论和质量功能展开(QFD),结合稳健设计方法,构建了以顾客满意为目标的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为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和实施该模式,提出了一个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总成本优化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可对该模式的输出做出有效地评价。
2010年02期 v.31;No.130 129-13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6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段云龙;
随着创新理论研究的深入,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关系理论成为新的研究论题,而在制度结构影响和作用企业持续创新方面的研究较少。文章从制度结构入手,利用企业持续创新实现机制,深入分析制度结构影响和作用企业持续创新动力、能力以及机遇机理,建立基于制度结构的企业持续创新动力、能力、机遇模型,从而构建基于制度结构的企业持续创新实现模型。
2010年02期 v.31;No.130 132-134+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尹作亮;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风险是制约和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技术创新风险并加以有效防范是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论文分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社会风险,从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技术创新预警与评价、企业风险管理和风险规避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防范策略。
2010年02期 v.31;No.130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89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田红娜;
我国资源型城市众多,这类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亟需进行转型使其摆脱对单一自然资源的依赖,从而谋求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的营建为解决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根据创新主体引导的区域创新体系营建模式,在我国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创新主体的能力和经济实力两方面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对创新体系营建模式的选择。
2010年02期 v.31;No.130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姚玉庭;陈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政府也越来越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众多发展因素中,进行自主创新,拥有属于自己的技术至关重要。通过介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和自主创新的概念,利用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详细分析了山东省中小型企业目前的自主创新能力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和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对策。
2010年02期 v.31;No.130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潘晓君;张良强;
21世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和动力是国家科技竞争力,而形成国家科技竞争力的主体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因而,评价和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中提出了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包括福建省在内的东南沿海11个省市的工业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与其他省市的比较,分析出制约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提升福建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2010年02期 v.31;No.130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1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何建佳;徐福缘;
复杂性以及对人类理性的反思是后现代社会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SDN理念及其管理模式将复杂性思想引入到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研究中来。在对SDN及我国木地板行业生存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木地板企业发展的方向,即向供需网企业转化。并进一步研究了木地板企业向SDN企业转化的通路选择。
2010年02期 v.31;No.130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俊振;
在对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影响与结果变量的相关文献回顾与评析基础上,提出"跨文化适应成功"这一概念来取代之前学者们经常使用的外派成功概念,来直接衡量和评价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的结果与影响,并提出包含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力、外派绩效、家庭和谐发展以及东道国文化群体满意在内的四构面评价模型,并对各自构面的主要评价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2010年02期 v.31;No.130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72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刘自敏;杨丹;
董事会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在家族企业的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对不同阶段家族企业可能出现形态做出分析,并进行阶段划分,针对董事会的特点,指出经过初创与发展期的家族企业董事会可能出现的演变与突破形式,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西部民营家族企业的发展路径,为城乡统筹试验区的西部家族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供了相应建议。
2010年02期 v.31;No.130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启鹏;成冬香;
为科学评价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性,为综合枢纽设施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以福田综合交通枢纽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换乘衔接的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调研所得数据,对福田综合枢纽换乘衔接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其综合评价值为"较好",为进一步协调综合枢纽换乘衔接提供了研究指标和决策依据。
2010年02期 v.31;No.130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94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罗能生;姚小娟;
湖南文化产业国际化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来看,湖南文化产业在国际上还处于竞争劣势。文章从湖南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产业国际化发展三步骤:对外版权输出和文化产品出口;全面掌控文化市场销售过程,创建文化品牌;对外直接投资,全球资源整合;以及实现湖南文化产业国际化四路径:贸易出口、战略合作、直接投资与国际人才交流与培训。
2010年02期 v.31;No.130 167-169+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2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兰;龙如银;
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经济高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节能降耗被提上议程。产业结构调整是降低能耗的有效途径。运用产业结构演进-能源消费关联模型和产业结构演进-单位GDP能耗关联模型,分析1985—2007年江苏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相应对策。
2010年02期 v.31;No.130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宫禄尧;王成军;
从人力资源区域流动的特点看,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资本、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总是流向能使自身价值增值的区域。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人力资源区域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出人力资源区域流动的决策模型,并对个人区域流动决策进行分析,表明人力资源区域流动是由个人收益、流动成本和环境效应三个因素所共同决定的。
2010年02期 v.31;No.130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3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保平;彭澎;江万;
企业组织沟通是企业运作的重要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组织的绩效。良好的组织沟通能减少组织计划的落实阻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满意度,减少组织失误。通过分析发现引起组织沟通失效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信息不对称、反馈、组织目标的一致性程度。建立相应分析模型对组织沟通进行评估分析,从而使对组织沟通的分析有良好的定性度量。
2010年02期 v.31;No.130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3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彭耿;刘芳;
产业集聚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和加快经济增长,但是产业集聚水平并非越高越好,合理的产业集聚水平依赖于其对经济影响的大小、集聚经济的变动规律、产业集聚的驱动因素等,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首要前提是对产业集聚水平进行精确测度。文章对产业集聚度的测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实际应用进行述评,并提出优化测度方法的方向。
2010年02期 v.31;No.130 181-184+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376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 - 肖丹丹;
分析了城市化与加工贸易发展之间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建议顺应比较优势变动趋势调整山东省加工贸易地理布局,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农村地区梯度转移,为东部承接高新技术加工贸易腾出空间,从而实现城市化与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互动发展。
2010年02期 v.31;No.130 18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9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邹仁余;王砚羽;
创意产业在当前经济发展中异军突起,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创意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将创意产业的特点融入原有"钻石模型"中,建立了创意产业驱动的"钻石模型",确定了概念结构,构造了指标体系的框架,之后采用文献法和调研法相结合确定了各二级指标,构造了完整的创意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有利于科学地评价某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情况,对比并寻找本地区发展的不足之处,对促进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0年02期 v.31;No.130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46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储节旺;郭春侠;
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形成人力资本,最重要的投资形式是教育,所以,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文章通过建立一个人力资本作用机制模型,解释了人力资本对经济的作用机制。
2010年02期 v.31;No.130 191-193+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3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杜智勇;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重要动力。文章通过对"宇通"的剖析,说明了在现代市场竞争环境下,离散型制造企业不仅要积极推进信息化,更需要相应变革与优化管理过程、管理理念,才能使企业不断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获得持续快速发展。
2010年02期 v.31;No.130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隋博文;
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其功能在不断拓宽。为提升港口的竞争力,需要对港口物流的功能进行评价,建立其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确定了模型中各指标的权重,对港口物流功能进行评价,用实证研究验证评价模型的正确性。
2010年02期 v.31;No.130 19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3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唐喜林;
目前供应链协调研究大都是基于单链的基础上,少有对多链之间合作与协调问题的专门研究。在现实中,多链之间的竞合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在竞合基础上研究多条供应链之间的协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领域。针对寡头市场,建立了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两供应链之间非合作的Cournot模型,以此建立了它们的合作博弈模型,对两种情形下的博弈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为链间合作均比链间竞争收益更大,给出了一个供应链链间收益共享契约协调策略。
2010年02期 v.31;No.130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卫聚金;冯套柱;张国强;
区域人才流动频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在研究领域中倍受关注。文章提出了造成区域人才承载力不足的原因;从人才收入、人口承载力、人口迁移论和地区经济、人才环境、人才指标及模型对国内外有关区域人才承载力理论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各个理论的研究意义与研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本评价,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
2010年02期 v.31;No.130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万静雅;
处置效应是资本市场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即投资者趋于过长时间地持有正在损失的股票,而过快地卖掉正在盈利的股票。服从处置效应的投资者盛行的市场,股票有更高的平均回报率和波动性,这预示着这种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本身就容易造成市场的波动以及股价泡沫。研究表明,它的存在导致了盈余漂移异象和价格惯性异象,Fama认为这两种资本市场异象是仅有的两个对有效市场假说形成真正威胁的、持续的、稳健的市场异象。因此,对市场非理性现象——处置效应的研究是最本质的问题。
2010年02期 v.31;No.130 208-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24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元伟;
重庆直辖十年以来,各项科技活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结构有所改善,素质有所提高。但通过对重庆市科技人才发展现状进行数据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重庆的科技人才存在总量相对不足、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不高且与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技人才分布不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思路,以其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现实依据。
2010年02期 v.31;No.130 212-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姚家奕;张晓敬;
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实现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管理依据,通过内部控制可以实现企业管理制度整体化和决策过程规范化。目前内部控制主要以书面形式存在,这种形式不能有效约束员工行为、控制企业经营方向,而工作流技术的出现在实现企业活动流程化的同时将内部控制视觉化,增强了内部控制的约束力,有效避免企业的资源损失。
2010年02期 v.31;No.130 216-218+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