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等突发事件防控

  • 新冠疫情冲击对中美产业发展新趋势的不同影响

    李贤;任子飞;

    新冠疫情作为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不仅影响了全球经济增长,更是极大冲击了中美两个最大经济体的产业链,两国的餐饮娱乐、交通运输、教育、旅游业等产业,均受到严重影响,两国同时面临着疫情带来的供给侧冲击及外部需求侧冲击的双重压力,但是两国所受到的冲击方向和压力却不尽相同。疫情对美国最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尤其餐饮、航空、零售、酒店等行业严重受损,而对中国产业的最大影响却不是大家所认为的第三产业,而是对工业造成了最大冲击,仅2020年第一季度就下降了9.6%,远超第三产业的5.2%。进入后疫情时代,中美两国的产业发展,也相应出现了新的趋势,美国教育行业迎来结构性变革,呼吸机短缺,进一步加速制造业回流,新冠治疗药物的短缺,更促使美国从重视生物医药转向也重视原料药生产等基础医药领域。中国的后疫情时代,产业快速恢复的同时,却也暴露出过度依赖中低端制造业、过度依赖贸易出口的产业发展缺陷。因而,从需求侧而言,中国要进一步发展线上产业拉动需求,继续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从供给侧而言,要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并且要大力推进"双循环",应对逆全球化回潮趋势。

    2021年01期 v.42;No.19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9K]
    [下载次数:100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新冠肺炎疫情下网络志愿者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罗婧怡;

    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自愿进行社会公益服务的志愿者们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发展与隔离措施的叠加,使得网络志愿者的作用更加凸显。为进一步提升网络志愿者的服务效率,结合实践经历,从网络信息的传播机制和反馈通道出发,探究了网络志愿者的工作特点与作用。分析认为,网络志愿者的职能具有公共性,在虚拟的工作环境下可以和服务对象平等交流,且交流手段多样,但需与线下志愿者和其他社会力量配合才能将服务效果最大化;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整合与传播方面,网络志愿者的作用已经无可替代,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抵御"信息病毒"、缓解"数字鸿沟",在及时提供心理咨询与科普的同时,还可以在线上捐助和"微公益"方面贡献力量。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志愿服务应更多的与互联网相结合,依靠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服务形态,网络志愿者将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可靠力量。

    2021年01期 v.42;No.195 8-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40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创新论坛

  • 企业创新对外部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两职合一领导结构的视角

    徐静;段琳琳;

    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产品市场竞争逐渐演变成技术创新的较量,由此引起社会各界对企业创新的研究。然而,既有研究较少涉及企业创新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以我国2013—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了企业创新对外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并基于代理理论和乘务员理论,进一步探讨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对上述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外部审计质量逐渐提高,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却削弱了企业创新对外部审计质量的正向效应,意味着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不利于外部审计质量的提高。研究为企业创新与两职合一对外部审计质量的联合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人们对企业外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认识。

    2021年01期 v.42;No.195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58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技术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识别与提升探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

    李桢;欧光军;刘舒林;

    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不断催生新兴产业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企业是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主体,如何找到影响其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因素,对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索高技术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为创新能力生成路径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影响高技术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识别。研究表明:企业创新活力、企业知识整合能力、企业资源运营能力、创新链耦合协调度、知识链协同度、平台服务能力和政策有效度对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有影响,其中企业知识整合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平台服务能力次之,并从企业微观层面和政府宏观层面对如何提升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系统对策建议。

    2021年01期 v.42;No.195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1268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关丽;苏建军;

    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转变阶段,推动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效率,也是协调区域发展的关键。利用2014—2018年相关数据,采用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于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及全要素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依据创新效率评价矩阵将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创新效率划分为3种类型,其中,开封、洛阳、南阳、安阳等19个城市为低综合效率、低全要素生产效率类型;许昌、漯河、新乡、邢台等8个城市为高综合效率、低全要素生产效率类型;阜阳、亳州、淮北等3个城市为低综合效率、高全要素生产效率类型。通过加强政府对创新研发的财力、人力资本和物力投入,加强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技术的合作和交流,合理配置资源,制定倾向性政策,丰富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评价体系等措施提高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

    2021年01期 v.42;No.195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CEO权力调节效应

    程华;夏黎翔;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技术推陈出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单一的技术能力已不能满足企业创新和发展的需求。为了探讨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在作用机理,本文以2016—2018年汽车制造业上市企业专利数据为样本,基于企业内部管理的CEO权力视角,从知识关联角度对技术多元化进行划分,运用负二项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相关技术多元化与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CEO权力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技术多元化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为倒"U"型的曲线关系,当超过最优值时非相关技术多元化抑制企业的创新产出;CEO权力在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无调节关系,但CEO权力正向调节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2021年01期 v.42;No.195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47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科研管理

  • 基于SBM-DEA模型的陕西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立雨;杨可;娄俊婷;

    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角度建立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分别采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对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静态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政府教育投入力度、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程度、环境治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考虑环境约束下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更为科学合理。政府教育投入力度、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治理程度与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正相关,这3个因素的正向提高能够促进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进步,对外开放程度与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负相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这个相对值并没有显著影响。为进一步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陕西需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环境、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入。

    2021年01期 v.42;No.195 45-5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503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智能制造的知识图谱可视化研究——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

    毛友芳;胡斌;杨坤;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智能制造结合了人工智能与传统制造业综合优势,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我国智能制造研究的进展情况,使用Cite Space对2006—2018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中文文献进行分析,从我国智能制造的研究作者与机构、研究进展及前沿热点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发现2015—2018年为热点研究时期,智能制造研究由传统制造业的工程技术、机械工业、行业和经济等领域向制造业的智能化、技术、企业管理与职业教育领域细化。未来智能制造研究热点,将集中于专业化、服务化和绿色化方向。

    2021年01期 v.42;No.195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7K]
    [下载次数:49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人因工效学与创新

  • 人体工程学在家具领域应用数据可视化分析

    吴双双;徐伟;

    为更好地促进人体工程学在家具领域中应用,总结人体工程学在家具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以人体工程学在家具领域中的文献资料为研究对象,借助文献分析工具CiteSpace进行数据可视化处理,挖掘人体工程学在家具领域中的应用发展与研究热点。结果表明,人体工程学在家具领域中的应用受到家具行业发展、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近5年在研究内容上集中于座椅、床垫等产品、老人、儿童等群体,在研究方法上注重数字化的发展。提出人体工程学在家具领域中应用具有研究主题细致化和研究方法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2021年01期 v.42;No.195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74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烘焙工序的安全人机改进与仿真分析

    王欣;罗振敏;

    烘焙工序作为常见的生产工序,与我们的生活日常息息相关,安全的工作环境是保障工作效率的前提。为了探究烘焙工序作业可能对人员造成的不安全事故和由于人机不匹配造成的身体损伤和疲劳,以某面包生产工艺流程的烘焙工序作为研究对象,以人机工程仿真软件JACK为工具,建立了符合中国男性身体数据的虚拟作业人员模型和烘焙岗位人机工程仿真模拟,并结合多种工效学分析工具完成了下背部脊柱分析、静态强度预测、工作姿势分析和快速上肢评估,辨别出烘焙工序设计中的缺陷,并根据仿真分析数据,对开关位置、推车高度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结果表明,对烘焙岗位设计过程中进行人机工程虚拟仿真,可有效提高烘焙岗位的舒适度和易操作性;改善了烘焙工序的人机效能,为相关行业、产品或工艺的风险管理和人机匹配提供参考。

    2021年01期 v.42;No.195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1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管理

  • 粤港澳、长三角及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比较研究

    黄顺春;邓文德;

    基于新发展理念和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4个出发点——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应对长期以来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挑战、突破制造业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制约以及富起来转向强起来征程上我国竞争力的提升,从绿色生态、社会人文、企业发展、经济效率、开放创新和民生共享等6个维度选取46个指标构建我国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评价模型,统一测度全国286个地级市域2017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从全国的视角微观深入比较粤港澳、长三角和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及空间布局。研究发现:粤港澳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京津冀最低,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绿色生态高质量是三大区域的共同短板;粤港澳由于深圳"一超"地位造成了区域内极大的发展差异;粤港澳和长三角基本形成"一超多强"辐射,形成带动明显、优势互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布局。

    2021年01期 v.42;No.195 7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493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企业管理

  • 国企与民企高管薪酬与股权激励比较研究——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例

    王新红;白倩;

    企业的薪酬和股权激励机制是留住企业优秀高级管理人才的关键,民企与国企在属性上存在差距,那么在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是否存在差异,值得研究。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3—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的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国企与民企在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方面的差异。研究得到,在高管薪酬方面,国企高管前3名薪酬均值高于民营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金融、保险行业高管薪酬最高,农、林、牧、渔业最低;东部发达地区高于落后地区;资产规模大的企业高于资产规模小的企业。在股权激励方面,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在股权激励标的物的选择上偏好一致,都喜好用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在地区上大都分布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行业上大都分布于信息技术产业等新兴行业;国企股权激励的比例整体低于民企股权激励的比例。

    2021年01期 v.42;No.195 8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下载次数:883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财务柔性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分析——基于分析师关注度的调节效应

    李玲;孙歆月;

    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作为企业技术和知识的主要来源,更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将分析师关注纳入研究框架,采用2016—2018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探究财务柔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财务柔性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当企业存在分析师关注时,财务柔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国有企业而言,存在分析师关注时,财务柔性无法显著地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而非国有企业的财务柔性对研发投入的促进更显著,特别是存在分析师关注的情况下。

    2021年01期 v.42;No.195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74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家族控制与职业化经营——制度环境与行业特征的调节作用

    李学迁;徐柳芹;

    家族式管理一直是家族企业经营的典型特征,但随着家族企业的发展壮大,"创一代"逐渐老去、二代接班意愿低、经济结构转型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职业化经营成为家族企业持续经营的必然选择。因此,为了研究家族控制与企业职业化经营的关系是否会受到制度环境和行业特征的影响,基于国泰安中国上市家族企业数据库,选取641家上市家族企业的2013—2017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面板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家族控制与企业职业化经营呈负相关关系;制度环境对家族控制与职业化经营起正向调节作用;行业特征对家族控制与职业化经营起正向调节作用。因此针对家族控制与职业化经营,应该充分重视经济转型下制度环境和行业特征对家族企业治理结构转变的影响。

    2021年01期 v.42;No.195 10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6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破坏性领导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赵赞;鲁虹;

    本文以激活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选取心理所有权为中介变量,员工传统性为调节变量,来探索破坏性领导对于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通过对432名企业员工的调研发现,破坏性领导与员工工作投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员工的心理所有权在破坏性领导与员工工作投入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员工传统性能够调节破坏性领导与员工工作投入之间的倒U型关系,即员工传统性越低,破坏性领导与员工工作投入之间的倒U型关系越明显。

    2021年01期 v.42;No.195 110-11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866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综合

  • 中国科技期刊出版模式研究——基于“农业化”与“工业化”办刊模式的分析

    武晓耕;韩俊;夏语冰;

    借用农业化、工业化的分析框架,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当前,我国的科技期刊在出版思维、出版模式等方面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不够开放,缺乏足够的分工与合作,从而形成类似于"小农经济"的"农业化"办刊模式。面对西方出版公司"工业化"期刊出版模式的冲击难以招架,而西方的规模优势和管理优势难以招架。虽然国内一些单位也在学习西方的这种"工业化"的办刊模式,但是,依靠这种模式很难实现对西方出版巨头的超越。所以,我们需要尝试期刊出版领域的颠覆式创新,同时借助技术和数据等技术手段,力求在期刊出版领域开创一条全新的赛道,拉近与西方出版巨头的差距并力求超越。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要在期刊管理机制方面进行改革,逐步消除"农业化"期刊出版模式的残留和影响,在充分学习西方"工业化"期刊出版经验和优点的基础上,借助信息化的浪潮,创造出属于中国科技期刊的新时代。

    2021年01期 v.42;No.195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析

    马妍;

    我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从各个视角对民族政策与民族地区发展政策均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的工作,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发展、稳定及其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针对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坚持"五项认同机制"的有序、有效、有力的动态化实现路径,创新互联网+教育形式与手段,构建多主体参与和阶段性监控教育的新模式,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21年01期 v.42;No.195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2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发展阶段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路径研究

    赵京;

    <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亟需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提升增强科技创新治理能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1年01期 v.42;No.19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化驱动制造企业创新发展

    杨东;

    <正>"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最新态势,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保证国内大循环畅通的基础,也是实现"双循环"战略的根基。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不断涌现,成为制造企业发展的最新驱动力。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强调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结合,不断提高数字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加快传统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创新。数字化驱动制造企业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21年01期 v.42;No.195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275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